谁是中国最强“自动驾驶之城”
瞭望智库汽车课题组 2019-06-20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当前,智能交通时代汹涌而来,我国各地竞逐自动驾驶产业的意图已十分明朗。

当前,智能交通时代汹涌而来,自动驾驶作为未来交通领域重要的变革方向,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普遍重视,我国各地竞逐自动驾驶产业的意图也十分明朗。

在经历了多年的基础环境准备和技术积累之后,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区域发展状况到底如何?为回答这一问题,瞭望智库汽车课题组近日发布了《中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区域发展评价报告2019》,评选出了全国23个自动驾驶产业实力较强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并将这些城市划分为“四大梯队”。

其中,上海以基础雄厚的上汽集团领衔发力,并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为依托,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汽车封闭测试工作的“领头雁”。北京由于拥有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环节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也跻身“第一梯队”。而由杭州、深圳、重庆等地组成的自动驾驶之城“第二梯队”,正在加速追赶“第一梯队”的步伐。

 

上海、北京遥遥领先

报告显示,中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区域发展总排名中,共有23个城市上榜,这些城市可划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包括上海和北京2个城市;第二梯队包括杭州、深圳、重庆、长春、武汉和广州6个城市;第三梯队包括长沙、芜湖、厦门、保定、无锡、西安、苏州和南京8个城市;其余7个城市——济南、天津、沈阳、宁波、惠州、莆田和郑州则为第四梯队。

作为目前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配套最完善的两座城市,并位列第一梯队的上海和北京,不仅是自动驾驶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科技类初创企业的首选聚集地,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放开和规范实路测试的地区。其中,上海以基础雄厚的上汽领衔发力,并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为依托,走在全国自动驾驶汽车封闭测试工作的前列。北京拥有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环节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下游重点企业约有33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第二梯队的城市虽然在产业发展整体速度和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不及北京和上海,但总体来看,这些城市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动驾驶产业基础,并初步搭建了规范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框架。例如,杭州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且较为均衡,吉利汽车和阿里巴巴作为国内传统车企和科技企业的代表,正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发力。而深圳和重庆则在物流企业布局和测试工作开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梯队的城市在政策跟进节奏上并不落后,部分城市还有“一技之长”。比如,长沙和无锡在自动驾驶封闭测试方面就有明显优势。但第三梯队的主要劣势在于配套支撑不足,潜力尚未发掘到位,产业集聚经济效益不甚突出。

第四梯队则属于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布局的后发城市,目前普遍缺少明显优势领域。

 

“东快西慢”格局亟待优化

从23个上榜城市的地理分布来看,除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外,其余19个城市分别位于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河北、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吉林、山东、辽宁和安徽13个省。

面对自动驾驶这个未来交通领域最重要的变革方向之一,没有城市甘愿“慢人一拍”,而目前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实力较强的城市,正逐渐形成强大“合力”,勾勒出我国自动驾驶版图四大产业集群轮廓。一是以上海为辐射中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共6个城市。二是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的5个城市。三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主要包括3个城市。四是长江中游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位于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的3个城市。

报告发现,从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特征来看,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东快西慢”态势。特别是在西北五省区,只有西安一座城市凭借着陕汽在自动驾驶卡车方面的初步尝试,以及长安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认定的“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两项指标优势条件登上了“23强城市榜单”。

不过,报告认为,西北五省区虽不是我国汽车生产制造的重点集聚地,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气候对于丰富我国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库有着重要作用,亟待有相关基础条件的城市在未来着手开展布局工作。

 

多家公司抢滩入局

在自动驾驶的“赛道”上,传统车企、新势力造车和科技企业是最重要的三方力量。报告统计显示,全国自动驾驶产业链重点企业共有88家。从企业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的重点企业总数位列前三位,分别是33家、14家和13家,三座城市所拥有的企业数量相加占全国总数的68%。苏州和杭州两座城市各有6家重点企业,并列第四名。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自动驾驶产业链相关企业的重点聚集地。

另外,企业的布局也各有侧重,“散落”分布在产业链的各端。报告提出,我国在自动驾驶产业链布局方面的主要优势在于“全面”,拥有从上游零部件到中游的一级/二级供应商,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厂、出行服务商的全产业链条,但部分核心零部件环节的技术储备相对不足。

例如,在备受关注的“中国芯”问题上,国内从事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研发的企业绝大多数产品还未能达到量产水平。总体来看,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长期陷在产业链不完善、研发生产能力不强、高度依赖进口的困境中。

如今,汽车芯片不仅是自动驾驶系统中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其是否自主可控更是关系到国家交通安全、数据安全乃至产业安全。接下来,如何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改善产品可靠性、完善供应链条、创造迭代需求是芯片企业和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要攻克的共同课题。

实际上,未来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能否在形成规模的同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享有技术和标准话语权和丰厚的产业利润,在相当程度上就要看能否在芯片、传感器、算法等核心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