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刘晨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9月4日在北京表示,解决中国经济金融当下问题,要分轻重缓急,找到什么是“急症”,什么是“缓症”,“着急的病一定要治标,刻不容缓,缓病则要治本。”
“急症”就是指中国房地产由于销售放缓,使得开发商的资金链极其紧张,出现了连锁反应——地方政府加紧了对开发商的资金管控,进一步导致融资困难和恐慌传导到金融领域。
李稻葵当天在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百年变局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与未来”研讨会上指出,地产开发商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工作重点成为“保交楼”而不是“还债”,将导致资金恐慌传递到金融业。“我算了一笔账,接近10万亿的资金链紧张、违约以及所谓的‘暴雷’,又会带来80万亿股市资金的紧张,以及基本同量的80万亿以上的债券市场的恐慌。”
李稻葵表示,解决这一问题,要靠“四两拨千斤“,即要求重点开发商企业必须和全国性大商业银行合作,银行的重点是事先承诺的信用贷款要到位,不要按照传统的做法,单个项目去谈,而是在银行总部这个层面开始集体授信。“我的计算是只要一点点钱,几百亿授信能解决十万亿潜在的金融债务违约,能避免影响上百亿金融资产恐慌。”
李稻葵坚定表示,他相信在这一轮经济调整恢复之后,房地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只不过不会像以前那样风风火火,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缓症”则是指地方债、民营经济投资信心等问题。
“今天刚刚出一个新闻,国家发改委下面要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非常之好。国有经济发展有国资委,民营经济发展也有了发改委。”他建议,在金融层面,可以由央行牵头设立民营经济贷款委员会,专门增加对民营经济,尤其是成熟的、较大规模的民营经济贷款规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