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更长寿背后的考验
瞭望智库助理研究员 云贺 2019-06-05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未来,全球医疗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

从20世纪早期推广抗菌外科手术和抗生素,到21世纪初基因工程学的崛起,全球医疗业在过去一个世纪取得了诸多成就。然而,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预测,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在人口结构变化、新技术涌入等一系列变量的影响下,全球医疗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

今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健康与医护产业》的报告。报告认为,未来医疗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尖端技术的不断融合,将有望治愈更多“疑难杂症”,人类将更长寿。但全球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趋势愈加严峻、新技术研发费用的不断上涨等,则会导致全球医疗支出急剧上升,给许多本就负担沉重的国家增加更大压力。

 

医疗技术飞速发展

在信息爆炸、新技术涌现的时代,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尤其是医疗相关技术正以“爆炸”般的速度飞速发展。预测显示,到2020年,每73天全球医学相关知识的数量就会翻上一番。这让诸多“疑难杂症”得到治愈的可能性大为提高。

在健康保健领域,如今全球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手机APP已达到31.8万个,而且还在以每天200个的速度持续增长。

在生物医疗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疗法、精准医疗等技术已开始逐步走出实验室,并取得了不错的诊疗效果。

不仅如此,医疗业与其他领域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还产生了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远程医疗技术,允许病患将个人身体情况即时提供给任何有诊断资源的医疗机构;物联网和其他新兴技术组合,让实时监控成为可能,大大缩短了病患和医疗机构对突发疾病的感知反应时间;手机APP、可穿戴设备可以在预防疾病、倡导健康生活模式方面大放异彩。

更让人惊叹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全面整合全球最新的医疗资源信息,并配合大数据技术,帮助医生快速诊断。

例如,据统计,现在美国每20位成年病患中,就至少有一位被误诊或漏诊。而人工智能技术对图像的分辨能力要远远超过肉眼,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可以弥补医生专业技能的不足和肉眼识别早期病症的局限性,从而大幅减少误诊率。

又如,黑色素瘤——一种由能制造黑色素的细胞构成的皮肤恶性肿瘤,在早期形成时很难被肉眼发觉,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医生也需要有充足的临床诊断经验才能发现。可如今,全球著名临床肿瘤学期刊《肿瘤学年鉴》发布的一篇研究成果显示,经过识别患皮肤癌的照片并作出诊断的“训练”后,配备人工智能技术的仪器对黑色素瘤识别的正确率能达到95%,而58位皮肤科专家的平均正确率为87%。

 

医疗负担加重

不过,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并非全无代价。报告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疗新技术高昂的研发迭代成本,将成为全球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美国每年医护费用占GDP的比例已高达17%。同时,药品和医疗仪器的成本,医院的运营费用等还在不断上涨。发达国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发展中国家了。

另外,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员们提出,全球人口变化也会加剧各国的医疗支出负担。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占到1/5,80岁以上人口届时将达到4.34亿人。同时,现在出生的这一代人群,将有2/3能活到100岁。

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与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两大因素叠加,将对全球医疗卫生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各国的医疗支出将急剧上升。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每年的医疗卫生费用将达到25万亿美元。到2050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3%左右。

但实际上,现在许多地区的医疗负担已然很重。目前,全球还有接近一半人口尚未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据统计,全球8亿人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超过家庭总预算的10%,其中有1亿人由于治疗费用过高而深陷极端贫困的泥潭。

更关键的是,并非所有地区、来自各阶层的人群都能享受到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而这很有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公,加剧贫富分化。例如,对中等收入群体而言,不足1000美元的基因测序费用或许根本不值一提,对贫困人群而言却是“天方夜谭”;先进的细胞治疗法所需费用为每位病患一个疗程约100万美元,这显然是包括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大多数人都难以负担的。

由此,报告提出,医疗资源的不断倾斜最终将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口寿命和身体素质越差越多,这并非医学进步的本意,也有悖于社会良序与伦理道德。

 

谨防安全风险

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和医疗技术发展,报告认为,未来全球医疗卫生产业将迎来两大颠覆性变革,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一是与如今以临床诊断治疗为核心的医护模式不同,未来医疗将是一种连续性的、无缝衔接的服务形态。而且,会有更多资源向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护理环节转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医疗需求。

二是医疗服务在前沿技术的辅助下,将更多地从每个人独特的身体条件和病症出发,真正实现“对症下药”。

此外,报告特别提醒道,新技术的导入也伴随着巨大风险,各国监管机构要谨防新技术滥用、错用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只有设置合理且完善的监管制度,才能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保护普通患者不会成为实验室里不成熟技术的“小白鼠”。这就要求在技术导入市场之前,有关机构要能够承担起科学评测的重任。

比如,美国不少诊所对干细胞疗法的滥用、乱用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整形美容领域,干细胞常常与“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等高额收费项目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很多干细胞疗法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并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为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从2017年开始,加强了对干细胞疗法的监管和执法行动,着力打击那些没有经过正当审批、有效性未经证实,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干细胞疗法和非法诊所。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