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美学绝技”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李浩然 曾小溪 2019-07-04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通过“美学经济”,修武能够围绕都市、服务都市发展自己。

网络上,县城经常被人拿来进行花式吐槽,有人觉得它“土”,充满了泥土气息;有人觉得它小,跟熟人碰面几率大;也有人觉得它落后,经济发展、文化氛围、消费水平和产业高级感等跟大城市都没法比。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是心心念念的故乡,是少了些冰冷、多了份亲切的热情之地,是脱离拥挤和嘈杂的“绿色后花园”……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县域在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围绕县域经济课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调查走访了河南省修武县。这个自周朝以来就没有改过县名,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人口只有27万的县,其县域经济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美学。

 

云台山带不动整个县

修武的县名很有历史——3000多年前,周武王兴兵伐纣,经过时遇到暴雨,就顺势在此驻扎,修兵练武,于是周武王把这里改名为“修武”。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修武县,但都听说过云台山。云台山地处位于河南境内的太行山南段,因得到流水的滋润,地表泉水较多,森林覆盖率高,成为太行山最美的一段。

因为,南太行的森林、美景和旺盛的人间烟火,在3000多年中,39位皇帝和君王、48位宰相、40名将军、159名著名的文人和学士在修武留下了足迹。修武还有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个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夏粮小麦单产冠军县、中国绞胎瓷之都。拥有如此多的“名片”,修武成为被联合国认定的“千年古县”。

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1990年代末期开始,修武所属的地级市焦作,因煤炭资源枯竭,开始艰难转型。修武县的云台山和周边沁阳县神农山、博爱县青天河成为了焦作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焦作的转型非常成功,“焦作模式”被研究了很多年,甚至还被写入高中地理教材作为案例。而云台山也被打造成了修武县的一张名片,旅游业逐渐成为修武县的优势产业。

然而,修武县也慢慢发现,光一个云台山远远不够。由于修武县版图南北大、中间小,城区与云台山景区的直线距离为25公里,中间仅通过细细的“脖颈”相连,空间上比较分离。很多年来,修武南北两地的联系主要通过客货混行的233省道,很难互动。北部云台山景区基本带不动南部城区的发展。

此外,云台山在浅山区,但修武县还有200多平方公里处于深山区,其中散落着很多各具特色的村落,深山区发展不能坐等云台山来带动。

修武县还有太多不被人熟知,但又很有分量的人文景观,如果能把它们打造成旅游IP,让县域内各部分既独立开花又相互融合,才能把手里的好牌打出水平、打出效益,修武旅游业这根产业支柱才能真正立住。

 

美学经济带动全域旅游

找准了修武县发展的症结及优势,当地定下了搞全域旅游,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

全域旅游,通俗点来讲,就是区域的资源围绕旅游业来展开,通过改革创新把整个区域都打包成旅游产品进行升级和营销。为了把整个区域的资源,用旅游这根“细绳”串起来。盘活全域资源,修武县做了以下三点。

一是“握紧拳头”。云台山是修武县的“拳头产品”,首先要对北部云台山景区及周边乡镇进行产业调整,让这里变得更有优势。

于是,当地将近山小而分散的采矿业和污染工业外迁、关停;在云台山周边进行特色林果产品种植,利用山水田园发展康养产业,投资100亿元建设云阶恒大康养小镇;大力扶持周边开发参与类、度假类和康体类旅游项目等。

二是“填充肌肉”。如果说以云台山为核心的修武北部打的是自然山水和古村落牌,那以修武县城为核心的南部要打造的就是人文历史景点牌;如果修武北部是“主战场”,那南部就要变成“后勤部和大本营”。为此,修武对城区基本职能进行了调整,让旅游爆点更多,让服务更完备。

比如,建设修武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开发城区内运粮河两岸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近郊的湿地公园,建设更多旅游“打卡点”。

三是“拉伸骨架”。交通是一个区域的“骨架”,全域旅游需要畅通无阻的道路。修武近几年规划新建、改建了多条南北向公路,比如用于强化云台山景区与修武县城区的联系通道,扩大南北通道容量的S306景城融合大道等。

修武还建成了全省旅游专用高速——郑云高速,从郑州到云台山只需要40分钟,到了云台山收费站,修武之旅就已开始,服务大大前移。

此外,郑焦城际高铁修武站、云台山通用机场等,则让修武融入了郑州1小时通勤圈。除了联通四方,修武在内部还修建了24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并将美学理念融入其中扮靓公路。

以上三点大多旅游景区地方政府都会的“套路”之外,修武还做到了第四点,就是其“独门绝技”——美学经济。

近些年,修武一直在打造精品民宿样板“云上的院子”。“石头墙、石头房,炊烟袅袅农家粮”,深山中的金陵坡村,废弃了20多年的学校被改造成民宿,竟与宁静的乡村毫不违和,仿佛原本就生在长在此。

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背后,是一位善于跟自己“死磕”的设计师。云上的院子设计者叫彭志华,来河南修武之前已做过很多民宿项目,当他第一次踏入这个村子时,就感觉南太行深山里充满故事。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彭志华开始了建设。云上的院子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原汁原味”,让看惯了规范、整齐划一建筑的城里人融入风土人情的古村风貌。

像云上的院子这样的精品民宿项目,不仅激活了乡村的废弃资源,更重要的是激活了乡村的人心和信心,给乡村带来了“人气”——云上的院子地处深山,却已成为郑州都市圈周围的“网红民宿”,最贵的时候住宿费达到1900多元每晚,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目前,整个修武县,由住建部评定的中国传统村落有6个,河南省传统村落10个,这些村落都具备像金陵坡这样的打造条件,等着来精心打造。美学经济给修武带来了巨大提升。

过去,修武山区有很多贫困户,云台山旅游开发后,在浅山区建了14000多间民宿,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收入得到大大提升,周边民众人均年收入从三四千元增加到五万多元。

不仅是文旅,对美学的追求还渗透到了修武的方方面面。

修武的特色农产品也都颇具美感,经过设计的后雁门村冰菊每朵卖到30元,经过美学包装一个采摘节就把新庄大枣全部卖完。

此外,美学追求对乡村美育也是一种促进。接受采访时,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表示,现在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不完全是在数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上。一个人的成长,更多是情商、自信以及想象力、创新力,这都需要美育在乡村的普及。“能在家门口看到更多由专业建筑师设计的美学建筑,对于乡村孩子,本身就是美的熏陶,这对他们的成长,甚至对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都至关重要。”郭鹏说。

应该说,修武县从内到外都散发出这种美的“气质”。受此影响,还有海外留学生在这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美学经济公司——“修心尚武”。目前20多位国内外名校毕业的顶尖青年设计师在修武开展美育授课、创业和美学设计。超过50个美学小建筑全面铺开,从党建美、城建美、乡村美到民宿美、公路美、服务美,成就着修武的全域旅游新模式。

 

县域发展必须围绕自身优势

对于县域来说,“美学经济”听起来玄之又玄,仿佛不切实际,却是对中国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创新性探索。

在很多人看来,“自古华山一条路”,经济发展的正道只能靠科技驱动,靠工业致富。但修武这样一直以农业和矿业为主的县,单靠传统做法确实力不从心。

以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和绿水青山为基础,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美学驱动,则是修武县从自身实际出发开拓的产业升级第二路径。通过拥抱消费升级“风口”,激活县域内的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传统村落等文旅资源,在供给侧提供和转化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产品,才是更符合修武县情的发展之路。

中国有2800多个县,产业发展不可能都是“小深圳”“小义乌”“小东莞”“小昆山”,绝大多数县域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围绕各自县情,找准最有优势的产业下足功夫,即便是最普通的农业和旅游业,只要做到高质量、有特色,同样能民富县强,政通人和。

现在,追求美学的修武正渐入佳境。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来,修武游客接待量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过夜游客由每年257.5万人次增长到55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5.16亿元增长到43.51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

修武县的雄心还不止于此。修武县属于中原城市群中核心的郑州大都市区,到郑州只有40分钟车程。通过美学经济,修武有望成为郑州大都市区的“文化旅游养老后花园”,这种明显的功能定位让修武比较容易在大都市圈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围绕都市、服务都市发展自己——都市是大树,修武不做小草,而要做攀树而上的藤。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