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图:草原边贸盛衰记
唐博 2019-08-16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恰克图贸易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常家大院,知名度虽不如乔家大院,但也曾书写了一段商业传奇。

院子的主人常家,明代成化年间落户榆次,开始了茶叶买卖。在“走西口”的年代里,常家把生意的触角伸向了大漠草原,一直到中俄边境,成了对俄贸易做得最久、规模最大的晋商票号。

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两国签署《恰克图条约》,在中俄中段边界一座名叫“恰克图”的小城开放边贸,“情愿前往贸易者,准其贸易。周围墙垣栅子,酌量建造,亦毋庸取税”。

两年后,清廷在恰克图南侧建了“买卖城”,从而把恰克图一分为二,南侧是中国人的地盘,北侧属俄国人。

接下来,茶叶的魔力征服了俄国人。榆次常家跟着沾了光,摇身一变,在对俄茶叶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边境小城恰克图见证了榆次常家的崛起。榆次常家成就了恰克图贸易的兴盛。

 

为什么是恰克图

恰克图,俄文意思是“有茶的地方”。正是由于这里的茶叶贸易兴盛,故而得名。

早在明代,山西北部就有茶马互市,孕育了一批富甲天下的晋商。清兵入关后,山西不再成为边防前线,军需削减,茶马互市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晋商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为了生计,他们只好一路向北,转至张家口。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进军蒙古。当地人烟稀少,产业单一,补给困难。聪明的晋商主动接下了这单军需买卖,运粮草,买武器,做起了随军贸易。

就这样,这些晋商跟着大军开进了蒙古,甚至把货卖到了俄国边境。清人松筠在《绥服纪略》里就讲:“所有恰克图贸易商民皆晋省人,由张家口贩运烟、茶、缎、布、杂货,前往易换各色皮张毡片等物。”

生活水平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招待客人必须有茶,甚至到了“宁肯一日不食,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晋商的茶叶生意。

雍正五年(1727年)签署的《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晋商和俄商开辟的北京-张家口-库伦传统商路,一直向北延伸,就能跟边界线打个十字交叉。这个交叉点,就是恰克图。

交通优势让中俄两国商人不约而同选择了这里,共同塑造了这个边贸新星。

早期的恰克图贸易是以物易物,中国人用茶叶换俄国人的毛呢。货不够,银子凑。双方你来我往,茶叶贸易欣欣向荣,甚至占到了18世纪中俄贸易总额的94%。

乾隆二十年(1755年),榆次常家利用自家庞大的商业网络,在江南采茶,长途贩运到恰克图,既获利丰厚,又赢得了俄国商人的信任。没过几年,常家就把茶庄开到了莫斯科,形成了跨国公司。

茶叶贸易也让俄国人发了财。每磅茶叶,在恰克图需花2卢布,转运到圣彼得堡,3卢布就能卖掉。除掉运费,也能净赚30%以上。

在茶叶贸易的带动下,中俄贸易总额直线攀升。乾隆二十年(1755年)仅83万卢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就达到747万卢布,相当于20多年翻了9倍。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国商人运到恰克图的茶叶达到12万箱,价值4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全年外贸总量的16%。

恰克图贸易,让俄国政府也赚了大钱,仅收税就能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20%。或许正是来钱太快太容易,让有些俄国人忘乎所以,甚至又动了蚕食中国领土的野心。

 

三次闭门羹

清廷平定准噶尔部之后,俄国人不仅接纳了准噶尔流亡贵族,还越界杀戮中国边防军人。当清朝的库伦大臣派人交涉时,俄方又百般抵赖,拒不承认。无奈之下,库伦大臣只好奏报朝廷。乾隆帝获悉后非常生气,直接下令:“闭恰克图,不与市易。”

这就是清廷第一次关闭恰克图贸易。

谁会跟钱有仇啊?贸易一停,俄国人少了一大块进项,赶紧派使团前来谈判。在双方签署补充条约,规定了引渡逃犯和惩治抢劫犯的具体措施之后,乾隆才下令恢复恰克图贸易。

然而,俄国人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下游东迁回到中国,创造了人类迁移史上的奇迹之后,俄国当局竟然向清廷提出抗议。乾隆帝当仁不让,一面发布谕旨据理力争,一面下令关闭恰克图贸易。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直到这时,俄国当局才发现自己被摆了一道,只好再次派人来北京求和,收回抗议声明。乾隆帝这才下令重开恰克图贸易。

又过了几年,在中俄边境的中方一侧,库伦商人靳明被越界的俄国布里亚特人劫持。按照条约规定,俄国当局有义务依法严惩凶手。布里亚特人在中国境内犯罪,按当时大清律例规定,应当是死罪。可就在引渡程序即将完成的当口,俄方竟单方面判布里亚特人流放。以此结案,糊弄中方。

乾隆帝闻知,索性继续采用“屡试不爽”的招数对付俄国人——中断恰克图贸易,禁止内地的大黄出口到俄国。就这样,俄国当局才低下了头,承认那些布里亚特人有不法行为。清廷这才宣布重开恰克图贸易。

给恰克图贸易三次“踩刹车”,分别是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四十四年(1769年)、五十年(1785年)。只要闭关,洋人肯定妥协,这几乎成了鸦片战争前地方督抚对付西方商人的不二选择。

 

突然没落

恰克图贸易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代表了民间诉求,长官意志只起了顺水推舟的作用。然而,当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发生巨变后,恰克图的好运也就到了头。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俄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人获得了大片领土、贸易特权和一大批通商口岸,享受了超低税率。这样一来,恰克图的交通和成本优势就荡然无存了,晋商的生意也就跟着减少了。

从江南运茶叶,在这个时候也遇到了难题。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许多茶庄毁于战火。

更糟糕的是,清廷为了筹集军费,强征厘金。从汉口到张家口,茶叶还是那些茶叶,但要过63道厘金税卡,雁过拔毛。中国商人在恰克图交的关税,税率比俄国高10倍。相比之下,俄国人把砖茶运到恰克图,只要交6钱银子的关税即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东亚政治格局剧变,恰克图贸易也就逐步萎缩,乃至停摆,成了中俄贸易历史的一段永远的记忆。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