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进军医疗业,谁将获利
瞭望智库副研究员 云贺 2019-09-27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IBM、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巨头,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彻底改造传统医疗业,行业利润格局将迎来重大变化。

医疗健康业正处在变革的风口浪尖。

当前,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医疗健康市场。一方面,慢性病蔓延、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以糖尿病为例,其发病率日益上升,预计到2040年将影响6.42亿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全球医疗卫生成本不断增加。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医疗支出将达到8.7万亿美元。

对长期依靠政府补贴维持的部分医疗领域而言,如何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成功应对成本危机,成为亟待解答的课题。

今年8月,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三名研究员发布了一篇名为《迎接医疗健康业的大变革》的文章。文章认为,IBM、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巨头,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彻底改造传统医疗业,以解决该行业长期存在的垄断、高价、非定制化等问题。

在此过程中,医疗业的整体效率与诊疗效果都将发生积极变化,并促使大众医疗朝着更加便宜、高效、轻松、便捷的方向转变。同时,传统医疗业的利润池格局,也将迎来重大变化。

 

变革已来

医疗产业变革,并非新鲜事。但推动当前这场变革的力量,却与以往不同。

在过去,进入医疗业的门槛很高。不管是极为复杂的成本控制机制,还是各地区实行的严格监管体制,都足以让“局外人”望而却步。

不仅如此,医疗业还有很强的地域属性。以美国为例,某一区域内医疗健康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主体,包括上下游企业、监管者和政府决策者,往往是长期密切配合的关系,已经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闭合链条。新进者想要贸然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并非易事。

正因如此,美国历史上的医疗服务业变革,一般都始于经济形势的起伏,或监管规则的变化。

如今,这两大因素虽然并未消失,但已经不再是左右医疗产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文章认为,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与其他高新产业领域的跨界携手,让科技巨头有机会以新的身份进军医疗业。科技企业可以快速、精准地把握技术发展态势和消费者实际需求,并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事实上,全球科技企业近年已经纷纷瞄准了医疗健康业这块蛋糕。

2018年1月,亚马逊、摩根大通、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三大巨头,联合宣布将创建一家独立医疗公司。同年初,苹果宣布建立自己的医疗品牌——AC Wellness Clinic(AC 健康诊所),旨在为公司内部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打破格局的“鲶鱼”

虽然科技企业在医疗业还没有形成攻城略地的态势,但由此引发的产业格局变化却不容小觑。

文章认为,科技企业有实力成为打破医疗健康业固有格局的那条“鲶鱼”。科技巨头们可以为掌握前沿技术资源的新进者,赢得进入该产业的入场券,也可以“叫醒”那些守着固有资源的传统主体,重新审视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具体而言,科技巨头的介入将主要从技术和利润两个层面,改变医疗业的格局。

新技术的引入,将推动诊疗效果的升级。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可能会渗透到一些心理疾病诊疗领域。目前,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率先提出并研发的一项名为“蓝房间”(The Blue Room)的沉浸式VR技术,就可以通过现实场景重现,帮助自闭症患者克服对外界的恐惧心理。

又如,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及其设备的普及,未来将会形成一个包括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庞大DNA数据库,乃至云端数据市场。届时,数以亿计的基因组数据,将组成一个巨大的“生物互联网”。这会对人类社会预判大规模传染病、发展精准医疗等,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另外,科技企业的进军,可能会打破传统医疗业的成本结构。

如今,不断增加的医疗支出是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从2013年起,经合组织国家的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率就已超过GDP增速。如果这一态势持续下去,到2050年,法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将至少占其GDP的25%,美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将占其GDP的35%。

显然,控制医疗支出势在必行。而新技术则能在部分医疗环节,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举例来说,长期以来,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培训等,在各国医疗开支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在美国的养老院,平均每位医护人员掌握气管插管术的培训费用,高达3000美元。

而根据Next Galaxy公司测算,如果采用先进VR软件进行插管培训,有可能把该项培训费用降到每人40美元。

同时,医疗健康业的整体利润格局也将发生改变。以美国为例,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测算,在2017年,数据分析领域的利润只占整个医疗业利润空间的9%,但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迅速增加到20%。

 

谨防技术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企业的进军,还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技术风险和行业垄断的担忧。

例如,VR等前沿技术仍处于初期研发应用阶段,技术试错尚未完成,经验积累尤显不足。因此,文章建议,相关监管部门目前有必要重新评估这些新兴技术给诊疗效果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量化潜在风险。

同时,在新技术普及过程中,势必会有部分医务岗位走向没落,乃至被淘汰。对此,政府不必过分忧心。因为新技术的加入将重新整合医疗从业队伍,并带来新的工作岗位和机会。

未来,医疗领域对信息科学、工程学、数学等专业人员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并推动各行业创新融合发展。政府目前要做的,是在教育投入、医疗研发和培训投入方面有所倾斜,助力从业人员安稳度过转型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基因测序等新兴医疗领域,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机器学习平台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可能会在医疗健康业占据优势位置。

由此带来的最棘手问题,是逐渐扩大的社会经济“鸿沟”:一端是掌握着海量医疗数据的硅谷巨擘,另一端则是数据的来源,即普通公众。结果就是,全球本就亟待改善的社会地位强弱对比状况,有可能将进一步固化。对此,政府需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好应对。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