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智库研究》刊发文章:学术深耕与跨领域协同探索高校智库建设创新实践——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雷晓燕
《新华智库研究》采写组 · /   2025-04-30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正以“思想引擎”之姿澎湃发力。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依托教学科研积淀的学术底蕴、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势能、顶尖人才的集群效应,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高校智库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小机构、大网络”破题,构建起贯通燕园、链动全球的研究网络,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笔触,将学术智慧熔铸于国家发展命脉,尽显新时代高校智库的使命担当。   近日,《新华智库研究》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雷晓燕,解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北大路径”。

《新华智库研究》:请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及其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

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英文简称NSD)前身是林毅夫、易纲、海闻、张维迎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于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英文简称CCER),后来随着更多学者的加入以及在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拓展,2008年升格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北大国发院”)。2015年,北大国发院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北大国发院已成为以经济学为基础,集教学、科研和智库于一身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智库研究》:咨政建言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职能之一,北大国发院在服务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有哪些具体做法?

雷晓燕:北大国发院一直秉持“家国情怀、高度自信、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服务政府决策,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土地问题、国企改革、电信改革、股市治理、人口政策、数字金融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重大问题上,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政策建议,并被采纳。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

一是积极承担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及领导机关委托的课题。坚持国家站位,突出国家发展领域战略研究。北大国发院平均每年承担约20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主要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开展研究,多项高质量研究报告被采用并获领导同志批示。

二是主动设置预判性研究议题。北大国发院依托学科优势开展“中国2049”“数字金融革命”“平台经济治理”“教育分流”“健康老龄化”等年度重大课题研究。例如“中国数字金融革命”课题通过预判性研究评估经济影响,成果《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系统总结中国实践并提出对策,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三是承接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需求。北大国发院通过系统研究为地方政府提供科学研判与政策建议。如受山东省政府委托编制《2049的山东》,总结山东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研判未来三十年经济增速、结构转型及对全国经济贡献,剖析政府与市场关系、新旧动能转换、金融改革等关键领域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

四是鼓励研究人员通过任(兼)职相关部门、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等方式服务重大决策。2024年,北大国发院以专家身份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召开的座谈会达29人次。其中,周其仁教授两次参加中央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的相关座谈会,并就有关工作发表建议。同时,林毅夫教授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宋国青、周其仁、黄益平教授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直接服务党和国家对有关工作的重大决策。

《新华智库研究》:北大国发院在服务社会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和创新探索?

雷晓燕:我院立足中国改革实践,依托学术积淀与全球视野,搭建学术实践桥梁,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比如,北大国发院高质量落实北京大学定点帮扶任务,助力云南大理弥渡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3年起,北京大学定点帮扶弥渡县,我院对口支援牛街乡。多年来,我院发挥学科优势,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联动师生校友力量,构建“智力、产业、教育、政策”四位一体帮扶体系,形成高校特色帮扶模式。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深化智力帮扶,强化人才支撑。北大国发院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以党委组织与师生校友自觉自愿参与等多种形式,对弥渡的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等开展培训,提升干部人才水平,强化发展主体力量。北大国发院教研团队和受邀专家近5年来共计培训当地干部超千人次,校友也多次以企业实地参观学习、现场教学等形式,帮助弥渡县、乡镇、部门、村干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认知。

二是夯实产业帮扶,激活内生动力。北大国发院采用“一对一”结对帮扶、落地产业项目等形式,培育弥渡县发展内生动能,强化其“造血”能力。期间,校友企业家依据自身优势,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起“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同时开展多方面合作洽谈。结合弥渡野生茶等特色农业,校友们还发起“心田耕耘”计划,以产业化改造促成当地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是优化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北大国发院师生校友非常理解教育对于经济的长期价值,为此以支教、培训中小学教师、打造创新课堂、捐赠图书和助学金、捐建校园配套设施和捐助物资等多种形式,大力改善当地基础教育水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四是创新政策帮扶,完善保障机制。北大国发院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助力弥渡县打好“市场+政策”组合拳。通过启动“县域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协同共生平台”,助力弥渡县探索“政府主导+平台合作”的发展新模式和新动能,并联系中保财险和中和农信,分别授信弥渡县1亿元政策贷款,以及确保贫困户和需要帮助的非贫困户都能申请到相应的小额贷款,实现智库建设金融帮扶全覆盖。

截至2024年年底,北大国发院累计开展实地调研39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0次,捐助600余万元,协助解决政策贷款1.18亿元,联合校友企业为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土地出让收益1.2915亿元。

2020年5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弥渡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新华智库研究》: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北大国发院在打造特色化、专业化智库品牌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经验做法?

雷晓燕:我院以“学术深耕+传播破圈”的模式擦亮智库品牌建设,这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品牌提供了实践经验。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

一 是以双讲座品牌构建学术对话平台。2013年,北大国发院为扩大智库影响力、建设战略性智库,推出“朗润·格政”讲座系列,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公共政策,助力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迄今已举办近200期。2024年,为进一步深化政策研究,新增“智库名家”讲座系列,邀请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Indermit Gill)、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专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等国内外知名政要、学者及业界人士参与,每年举办6期。

二是多维传播矩阵拓展智库影响力。北大国发院积极与媒体平台合作,通过开设专栏提升研究成果传播力。例如,在中新经纬推出“承泽观察·平台经济40评”系列文章,单篇阅读量超50万次,系统探讨平台经济发展路径,引发广泛社会关注。2024年4月7日,时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问北大国发院并与师生座谈的活动,获CGTN、人民网、澎湃新闻、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显著增强智库国际影响力。

《新华智库研究》:公共外交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职能之一,北大国发院开展过哪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推动公共外交方面有哪些贡献?

雷晓燕:在开展智库公共外交方面,北大国发院着重建设好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做大做强“中美经济二轨对话”“中美健康二轨对话”等品牌活动,与国际知名智库开展合作研究,有效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一是重点建设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北大国发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指示精神,面向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招生,每期遴选15名中国部委学员与约50位外国学员同班研习。截至2024年累计培养77国400余名硕博学员,既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治理人才,又通过跨国务实合作为我国外交拓展合作渠道。例如,北京大学南南学院博士生Lazaro Killian Komba,通过系统学习实现从基层公务员到坦桑尼亚地区行政长官的跨越式晋升,并将中国的高效工作方式与本土治理实践结合,致力于探索符合坦桑尼亚国情的减贫路径。

二是以中美经济、健康“二轨”对话服务政府决策。2010年,北大国发院联合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起“中美经济二轨对话”,至今累计举办28期。对话聚焦中美经济热点议题,如2024年秋季对话重点探讨特朗普重返白宫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潜力与技术争端。历年成果均提交中美两国国务院,为官方战略对话提供补充。2017年拓展发起“中美健康二轨对话”,首轮聚焦生物医药创新、医疗系统科技应用及人口健康等议题,后续围绕卫生治理、疫苗研发、癌症防治、AI医疗等深化共识,目前已开展9期。

三是深化国际机构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北大国发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等建立机制化合作,通过联合研究、出版及人员交流对外传播中国发展经验。2020-2021年与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中国数字金融革命研究成果,并推出8期数字金融系列公开课,累计吸引1600万人次观看,系统展现中国实践。

《新华智库研究》:你认为高校智库与其他类型智库有哪些异同?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

雷晓燕:高校智库与其他类型智库的共性在于提供政策咨询与智力支持,但差异也较为显著。相比而言,高校智库具有深厚学术积淀与学科交叉优势,注重理论深度与长期战略研究,兼具人才培养功能,公共性、中立性较强。

一是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紧密结合。北大国发院坚持学术研究支撑政策实践、政策实践反哺学术创新的双向互动机制,构建从微观田野洞察宏观发展路径的研究范式。学院倡导师生深入基层调研,如周其仁教授长期驻村研究,提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直接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宅基地改革等政策试点。同时,学院每年组织本科生赴乡村开展10天左右的实地调研,由多位教师带队访谈超百户村民,并围绕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乡村治理、财产继承、职业分化等维度形成调研报告。部分调研成果已出版,且被当地当作村史村貌记录文献。

二是结合高校多学科研究优势开展前瞻性、交叉性研究。北大国发院依托经济、管理、金融、政治等多学科优势,并与学校其他兄弟院系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高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谋划、预警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为领导机关提供及时、富有独特创见与战略远见的研究成果。

三是强化本土基础理论创新。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基于本土实践的理论创新日趋关键。北大国发院通过总结中国改革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范式参考。林毅夫教授创立的新结构经济学,立足中国实践强调经济结构内生性,已被应用于多国实践中。该理论有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识别比较优势、制定科学战略,并为国际机构提供政策新方向,推动全球发展更均衡可持续。

《新华智库研究》:北大国发院在智库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雷晓燕:北大国发院在智库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秉持“研究筑基、咨政为本”的培养理念,通过建设跨学科教研平台,夯实学术根基,系统培育学者学术研究与政策转化双重能力。在持续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的同时,特别设立智库研究技术岗,形成学术成果向政策建议转化的系统化路径。

二是建立月度战略研判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优化研究布局。通过跨学科研究交流会制度,促进学者个人专长与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实现研究力量的弹性配置。近年来在宏观经济预测、数字经济治理等领域形成的研究成果,正是这一机制的实践成效。

三是创立“学术-政策”双轨评价标准,破解传统考核机制瓶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的青年学者既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又能进行政策专报转化,实现学术创新与政策服务双向赋能。

《新华智库研究》:2025年是《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印发10周年,也是北大国发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10周年。面向未来,你对北大国发院深化智库建设有哪些规划?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雷晓燕:面向未来,我院将积极利用好全校以及国内外资源优势,开展更多高质量政策研究,建设好南南学院,做大做强智库公共外交,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对外积极做好宣传和交流工作。主要工作思路包括:

一是围绕领导机关关切主动设置研究议题。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指引,以我院研究优势为基础,整合国内外资源,联合国内外研究力量,共同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并结合学科优势开展储备性研究。

二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高端智库研究课题选题、开题、中期评审和结题评审,确保高质量完成领导机关交办的研究任务。由于部分课题时效性极强,需在短时间内迅速产出深度研究成果,因此必须持续做好智库研究人员的培养工作,保证研究人员的基础素养和日常积累,从而更好满足课题研究需要。

三是加强直接为决策服务的渠道建设。重点抓好智库要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建设好南南学院,继续做好中美经济、健康二轨对话,围绕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更好推出论坛系列讲座,开展更高水平智库公共外交。(原文作者为《新华智库研究》采写组

绗?6鏈?.jpg

《新华智库研究》是新华社第一本聚焦智库领域的学术类刊物,由新华社党组领导、新华社智库学术委员会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的智库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展示国内外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发探索智库建设规律的学术文章,打造中外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投稿邮箱:xhzkyj@163.com

订阅热线:010-63151858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