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瞭望智库 2022-05-16
字体大小 A- A+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国金融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的共同选择。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实践,部分数字化转型举措收到良好成效,但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本文为瞭望智库2019年度成果)

执行摘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国金融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的共同选择。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实践,部分数字化转型举措收到良好成效,但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

为全面把握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情况与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和新华社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文献和实践案例,构建了评估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基于系统动力学和聚类分析方法, 深入剖析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现状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挑战,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转型举措与政策建议。

课题组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国际实践和理论文献进行梳理总结, 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形成包括战略规划、组织文化、业务流程、技术创新、数据治理、生态合作六类领域及 26 项具体要素的分析框架。课题组将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总分设为 5 分,并根据商业银行自评估得分情况将数字化转型分为起步、探索、过渡、发展和领先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动态、渐进的系统性工程,各要素领域存在相互关联作用,部分关键要素受影响时会产生倍乘和放射效应。

基于上述模型,课题组选取 51 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针对其数字化转型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并总结了样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十大特征。一是从总体情况看,样本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绝大多处于发展阶段。二是从银行类型看,不同类型样本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差异较显著。三是从个体差异看,各领域数字化能力成熟度均领先的样本银行极少。四是从领域分布看,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数字化能力成熟度相对较高。五是从重视程度看,战略规划和数据治理领域相对更受样本银行重视。六是从业务类型看,零售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能力成熟度高于批发业务。七是从业务环节看,产品研发和渠道获客数字化能力成熟度相对较低。八是从转型举措看,生态、人才、数据等关键转型举措基本形成共识。九是从资源投入看,样本银行注重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十是从技术应用看,大数据应用广泛而区块链和物联网应用方兴未艾。

基于调研分析与深度访谈,课题组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如下挑战。

(一)在战略规划领域,战略执行缺乏配套制度流程且难以量化,战略研究缺少团队和数据支持,战略定位缺乏市场纠偏机制,战略目标不清晰且缺少深度与广度,缺少“一把手”工程战略高度。(二)在组织文化领域,跨部门跨线条协同机制欠缺,难以平衡组织转型的利益冲突,组织市场化考核困难,组织间定位不清晰容易造成冲突, 敏捷组织文化容易流于形式。(三)在业务流程领域,业务场景营销缺乏数字化驱动,传统业务流程再造代价高昂,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机制难以理顺,产品体验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困难,风控能力落后于业务发展,业务场景与创新技术难以结合。(四)在技术创新领域,创新技术人才不足,创新技术与业务模式结合存在困难,创新技术带来运营安全合规挑战,创新技术自身不成熟,“小前端 + 大中台”架构以及适应创新技术的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体系建设难度大。(五)在数据治理领域,数据质量有待规范提高,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欠缺,数据孤岛问题和自身复杂度问题较为严重,基础设施和人才投入程度不够,数据治理缺乏顶层设计,数据隐私管理尺度难以把握和平衡。(六)在生态合作领域,生态圈端到端运营能力不足,生态圈价值定位不清晰,生态圈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面临挑战,生态圈参与方利益分配复杂,内外部合作组织与文化冲突难以调和。

基于上述现状与挑战,课题组提出如下转型举措和建议。

(一)在战略规划领域,商业银行可通过锻造领导力思维、从上至下塑造数字思维、培养数字化工作氛围等方式培养战略意识,形成数字思维; 可找准战略定位,制定战略规划,在战略中融入技术与数据理念,提升战略规划级别;可通过将战略目标分解、建立保障机制、监测评估等方式落实战略规划,保障战略执行。

(二)在组织文化领域,商业银行可探索设立独立运营子公司、建设敏捷组织;可通过设立研究团队支持战略决策、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等方式建设数字化转型团队,优化人才队伍;可通过隔离创新业绩、构建创新试错空间、创新绩效评估等方式深化数字银行文化建设。

(三)在业务流程领域,商业银行可通过完善产品研发机制、建立企业级产品目录、推出特色化差异化产品等方式改进产品研发管理;可通过建立特色化线下网点、推动线下网点转型升级、打造综合性手机银行平台等方式建立多元化获客渠道;可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在关键业务环节的创新应用、有效应对高并发问题等方式提升交易处理效率;可通过提升客服智能化水平、线上线下运营有机结合、建立集中运营中心等方式打造前中后台无缝链接的综合服务运营体系;可通过流程再造、建立服务反馈机制、建立统一客户视图等方式提升客户体验;可通过建立风控治理架构、建立从事前到事后的全流程防控措施等方式建设智能化风控体系。

(四)在技术创新领域,商业银行可加大技术投入、通过自研或借助外力布局关键技术,创新开发机制;可稳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生物识别等创新技术在业务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可通过打造双速IT 开发模式、构建中台能力和开放互联的架构服务体系等方式逐渐推动传统架构转型升级。

(五)在数据治理领域,商业银行可完善管理架构与岗位职责,强化制度保障,完善监督机制,夯实基础设施;可在数据采集、存储和应用方面采取关键举措以提升运营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可通过完善信息安全基础、分类分级管理、全流程管理等方式保护数据安全,加强风险管理。

(六)在生态合作领域,商业银行可准确定位、找准合作模式、深化跨界合作;可切入消费、生活和生产场景以满足用户需求;可增强数据接入与处理能力、加强生态圈运营、提升场景附加价值;可通过建立数据共享保护机制、加强生态伙伴沟通协作等方式强化风险管理,保障数据安全。

基于聚类分析,课题组将当前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样本银行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的商业银行属于起步探索型,第二梯队的商业银行属于补齐短板型,第三梯队的商业银行属于均衡发展型,第四梯队的商业银行属于全面领先型。根据分类结果,课题组以数据为主线提出如下分类发展路径与建议。

(一)第一梯队商业银行转型举措的重点在于生成数据生产要素。部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举措之间存在起承与相互关系,难以在数字化能力较弱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商业银行应依次推动战略规划、组织文化、数据治理、生态合作四类领域转型举措落地实施。

(二)第二梯队商业银行转型举措的重点在于利用数据生产要素。商业银行需要在第一梯队的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流程领域的转型举措落地实施,使六类领域数字化能力协调均衡。

(三)第三梯队商业银行转型举措的重点在于优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商业银行应协同推进六类领域举措的落地,从前期对数据生产要素采集应用进入到精细化运营管理阶段。

(四)第四梯队商业银行转型举措的重点在于巩固数据生产模式。商业银行应将数据作为现代化生产经营中常态化生产要素,持续关注六类领域发展方向,根据市场动向及时做出应对举措。

为实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可控和平稳有序,课题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管理。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在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和声誉风险等方面带来的新变化, 改进和完善现有全面风险管理规则要求,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覆盖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领域、各环节且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二)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结合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在数据治理、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开放 API、业务外包等领域,逐步建立完善数字化银行和金融科技监管规则体系。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和创新管理机制建设,使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类金融创新真正做到“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

(三)逐渐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平台,共同解决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业务痛点和机制障碍。依托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多层次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商业银行将金融消费者保护融入数字化转型战略,防止因数字化转型产生新的数字鸿沟和技术性金融排斥,并避免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向金融消费者不合理转嫁。

(四)加强政策支持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依托国家科技专项、产业引导基金以及市场化支持方式,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战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科  技国际治理方面的实质性参与程度和国际影响力,为全球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正文略。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